第113章 風雨前夜
關燈
小
中
大
第113章 風雨前夜
蔔式走後, 心有不悅的桑弘羊私下問衛青:“大將軍,陛下今日召見蔔式說的話究竟是什麽含義?”
“你擔心陛下讓你與蔔式共事?”
衛青裝糊塗。
桑弘羊搖頭, 道:“蔔式此人迂腐頑固,幾次三番上書請求廢除鹽鐵專賣等國政,陛下斷不可能讓此人與我共理財政之事。倒是太子這邊,若是齊王不做收斂,陛下很可能會為了平息朝臣關於太子和齊王的議論故意將他調去太子處做事。”
“確實有這種可能。”
衛青沒有否認桑弘羊的揣測。
桑弘羊見狀,問:“所以陛下確實有心換太子,對嗎?”
衛青笑笑,不予回答。
桑弘羊見衛青竟這般態度,嘆道:“我以後也要更加穩重謹慎了。”
他十三歲選為侍中, 多年來一直為皇帝主管帝國財務, 為富國強兵提出了大量與儒家主張違背的經濟政策,又因為基層官吏的缺失, 導致這些政策實際推行時頻繁危害底層百姓利益。
如今,大漢疆域內不論儒生或是百姓,都對他桑弘羊恨之入骨,偌大的朝堂, 除了皇帝,竟然只有衛霍為首的武將集團願意與他交好。
所以,桑弘羊表面置身事外,其實內心深處比任何人都更關心太子的廢立——現任太子劉據身邊全是反對桑弘羊的經濟政策的儒生、有心成為太子的齊王劉閎的國相是堅決反對鹽鐵政策的蔔式,由此可見,這兩人不論哪個成為新君,他桑弘羊都無法善終, 推行的政策也會在陛下死後被新君陸續廢除。
桑弘羊不怕死,但是他怕他耗盡一生心血推行的經濟政策被廢除。
……
桑弘羊的擔心同樣存在於劉徹心中。
當天晚些時候, 劉徹讓閑雜人等離開,只留下衛青、霍去病、桑弘羊三人,嘆息道:“朕如今很煩惱,那些反對朕的國政策略的儒生們自認無法改變朕的想法,居然聚集到朕的兒子身邊!試圖通過影響他們在朕百年之後改變朕的國政策略!”
“可是蔔式讓陛下生出這樣的感慨?”衛青問。
“這件事情早就存在,是蔔式和劉閎的行為讓朕無法繼續自欺欺人。”劉徹道,“劉閎確實比劉據聰明,但要成為太子、未來承擔大漢江山,所需的不僅僅是聰明,還有另外一些更重要的東西。然而朕真正在意的這些東西,不僅劉據身上沒有,劉閎身上也沒有表現出。”
“陛下所說的更重要的東西,指的莫非是祥瑞與天命?”
桑弘羊試探著問,他想知道皇帝究竟屬意誰人成為繼承人。
對於桑弘羊的試探,劉徹笑著搖了搖頭,道:“是天命,但也不是天命。”
“那是什麽?”
桑弘羊不解。
“是天意。”
霍去病冷不防道:“父皇在等待上天的抉擇。”
“上天的抉擇?”
聞言,桑弘羊心念一動,想到泰山封禪時陛下曾在只有霍去病陪同的情況下前往泰山之巔完成登封禮,且整個過程秘而不宣,只有兩人在場。
如今結合霍去病的發言以及陛下多年來對霍去病和四公主表現出的種種偏愛,桑弘羊心中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當然,因為這個想法實在太過驚世駭俗,大膽如桑弘羊也是生出念頭的瞬間就趕緊掐滅,免得深陷其中,產生不該有的念想。
劉徹看出桑弘羊的惶恐,淡然道:“皇帝是天子,應該由上天來抉擇。天命在朕,所以朕是皇帝,下任皇帝亦是如此。”
“陛下英明。”
桑弘羊誠惶誠恐地說道。
此時的他汗流浹背。
……
……
蔔式回到齊王在長安的住處,將皇帝希望齊王收斂的事實轉告劉閎。
得知父皇完全看穿自己的小心思,劉閎不怒反喜,笑道:“我愛父皇勝過愛自己的性命,絕對不做讓父皇不開心的事情。既然父皇不喜歡,那我就不做了。”
“殿下英明。”
蔔式擦了擦額頭冷汗。
隨後,劉閎問蔔式:“此次召見,除了這些,父皇還對你說了什麽?”
“陛下問我是否願意侍奉太子,我說我身為陛下的臣子,自然聽從陛下的一切安排。於是陛下又問,能夠與桑弘羊共事,我說如果是陛下的旨意,我必定遵從。”
“聽這話的意思……父皇確實有幾分考慮我……”
劉閎喃喃自語。
他雖然只是個十歲出頭的小孩,卻也知道生在帝王家不爭就會失去現有的一切,何況,他的父皇並不反對他對皇位產生野心。
“國相,你說我下一步該怎麽做?不能太明顯地得罪太子哥哥,那會讓父皇不開心,但是以太子哥哥對我的討厭,討好他也已經不可能……”
小孩托腮思考很久,得出結論:“果然還是要在四皇姐和冠軍侯這邊下手。”
“齊王殿下,你不是剛剛才說以後不做讓陛下不開心的事情嗎?”
蔔式覺得自己聽錯了。
劉閎見狀,大笑道:“父皇禁止我為了取代太子而討好四皇姐一家,可從沒有禁止我以弟弟的身份親近四皇姐一家~親人之間天然就應該互相親愛。何況我的同母姐姐即將下嫁陳昭平,而陳昭平的祖母對四皇姐有恩情~當然,這次不能做得太明顯……”
……
……
齊相蔔式被劉徹召見的第二天,齊王劉閎宣布要閉門思過三天的消息傳遍長安。
原本就因為陛下讓齊王劉閎留在長安督造監修同母姐姐夷安公主的新婚宅邸的異常舉動而議論紛紛的長安百姓們頓時生出無數遐想,結合陛下為了完成泰山封禪儀式甚至沒能出席太子的冠禮直到李夫人生下五皇子後才宣布結束巡游返回長安的事實——
“太子之位怕是已經搖搖欲墜。”
“這種事情怎麽可能!別忘了太子的舅舅是大司馬大將軍、表哥是大司馬驃騎將軍,大漢的千軍萬馬歸他們統領指揮!只要他們站在太子這邊,就算全天下都不喜歡太子,太子也能穩穩登基!”
“話是這麽說沒錯,但是你看大將軍和驃騎將軍這幾年有任何支持太子的舉動嗎?”
“他們的身份擺在那裏,不管做什麽都是支持太子。”
“你這是癡人妄想!他們心中只有陛下沒有太子!陛下才是他們唯一的忠誠對象!”
……
街巷間,類似的爭論絡繹不絕。
長安的百姓們隱約嗅到了風雨欲來的味道,但身為平民,他們最渴望的永遠是平安而非混亂,所以,太子的事情自有身居廟堂的權貴們爭來鬥去,百姓唯一的希望是與太子有關的風波不要危及他們的生命。
當然,一系列風波完全不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就更好了。
同一時間,新的人才選拔機制也開始推行。
經過反覆斟酌考量,新的選拔機制的第一年只在關中、河東、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區的諸國郡縣實行,當地所有符合條件的識字且三代內沒有犯下大罪的人無論男女均可以報名參加。
考試分為三次,分別是七月底的縣試、九月中的郡(國)試,以及來年四月在京城舉行的包括殿試在內的兩輪考試。
得知陛下的新規對報名者的要求如此寬松,以上地區的識字之人紛紛行動起來,並且,由於規定允許女子參加考試,有能力讓女子讀書的富豪家族果斷為家族女眷報名,以此增加自家兒女通過考試得到官職的可能性。
一時間,中原地區的富戶——包括被皇帝強制遷徙到皇陵附近居住的豪強家族,人人關心新規,見面第一件事便是討論自家是否能通過新規得到朝廷官職,原本沸沸揚揚的關於太子之位可能出現變動的討論消失得無影無蹤。
李令月這時也更加忙碌了。
雖然即將進行的人才選拔考試只是前世的大唐科舉制的雛形,但這個時代門閥與豪強還沒有崛起、百家學說雖然地位不如儒家但還不至於存在感完全被儒學抹殺,新的選拔機制如果推行得當,必然為歷史開創全新的局面。
所以,第一次考試的考題內容以及優秀考卷的選擇就顯得至關重要。
漢帝國尊崇的儒家學說固然要有所體現,法家、道家、墨家、縱橫家等學說也應當有不低的占比,確保選出的人才忠於君主的同時又同時具備因地制宜施行法規的能力,為這個世界的科舉制壘下良好基礎。
這是個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想到這份辛苦可能換來千秋萬代的收獲,李令月頓時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
劉徹這邊——
最初,他為了抵消黃老學說對國家施政方針的影響才扶持、推廣儒學,如今,他日益感受到儒學對皇權的反作用,一邊為了教化百姓而繼續扶持儒學,一邊想辦法讓皇權不被儒學束縛與限制。
因此,女兒劉姣提出新的人才選拔機制後,他立刻做出決定:新機制選拔出的官員不能帶有濃重的儒家烙印,必須和如今逐漸被儒學思想把控的察舉制人才有所區別。
只是如此一來,丞相石慶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
奉命為皇帝提出的新的人才選拔機制設計考卷的他,因為征集題目時主要咨詢的對象是太學大儒,以至於交上去供皇帝選擇的考題幾乎全是儒學內容,惹來劉徹勃然大怒。
之後幾番刪改,折騰了兩三個月,石慶終於拿出一份勉強讓皇帝滿意的考卷。
看著一半是儒學剩下一半夾雜著道家、法家、墨家等眾多學派內容的考卷,石慶長嘆一口氣:“陛下對人才的要求果真無比嚴格。”
“唯有如此,才能選出符合陛下要求的人才。”
負責排版、刊印考卷的霍光理直氣壯地表示:“陛下要的是能夠為陛下管理天下百姓的能人,而不是靠熟讀聖賢書得到舉薦、身居高位卻一聲不吭的木頭。”
“所以這就是你從不讀聖賢書的理由?”
石慶不爽地回敬道。
因為不敢觸皇帝逆鱗,石慶自登上丞相之位便一言不發,被外界評價為屍位素餐。但這不是他的錯,至少石慶本人這樣認為。
面對石慶的不悅,霍光不予回應,沈默謹慎地捧著試卷離開。
霍光走後,石慶喃喃自語:“身處丞相高位卻低調無為會讓陛下感到不開心,可如果我有所作為,我的諸多前任們又都是……都是……”
想到連續幾任丞相被陛下逼迫自殺的事實,石慶心情更煩躁了。
同樣感到煩躁的還有劉據。
自齊相蔔式被父皇召見至今已有半月,老二劉閎早就結束了所謂的閉門思過,打著為同母姐姐夷安公主監造新婚府邸的名義在長安城內招搖過市,有時去竇太主留下的府邸找廢後陳阿嬌攀關系,有時來冠軍侯府與四皇妹一家表達親昵,有時以探望姐姐的名義入宮在夷安公主處長久逗留……
由此可見,劉閎的圖謀不單純。
偏偏他又是個十歲出頭的孩子,每次都仗著年幼在與劉據接觸時做出撒嬌姿態,惹得劉據即便渾身不舒服,也不能當眾對滿口親昵討好的劉閎撂狠話。
“老二這家夥真讓人不痛快!”
劉據憤恨想著。
相較於時不時在自己面前裝天真無邪的劉閎,像瘋狗一樣咬著自己不放的李廣利甚至都有了幾分可愛。
……
劉閎在長安的頻繁動作讓劉據感到不爽,李廣利的心情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原因很簡單,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何況,五皇子今年才出生。
與其繼續不知死活地正面對抗太子,不如安靜蟄伏在陛下身旁,等到太子和二皇子鬥得差不多時再瞅準機會跳出來將他們一起送走,扶自家的五皇子登太子之位!
李廣利如此想著,不僅從不和劉閎發生沖突,還時常主動和劉閎攀談拉交情,一副將來要和五皇子一起依附劉閎的卑微模樣。
李廣利和太子的種種恩怨搏殺,劉閎早有所耳聞,知道太子一旦登基李廣利必死無疑,因此,對於既有寵妃妹妹又身為父皇內侍的李廣利的主動依附,劉閎沒有半點不情願。
當然,彼此往來時的種種親熱話語,其中有幾分是真心又有幾分是互相利用,只有他們自己心裏清楚。
……
三方勢力圍繞太子之位展開的明爭暗鬥,身為皇帝的劉徹從始至終都看在眼裏,不做任何評價。
畢竟,他眼下最關心的事情還是新的人才選拔機制的第一次考試。
試卷考題已經確定,列入考試區域的各縣也已經做好初步的報名考生統計工作,接下來就等考試正式開始。
“希望新機制能讓朕選到滿意的人才。”
隨著考試時間的臨近,劉徹的心情不受控制地緊張起來。
李令月的心情也很緊張。
雖然紙和印刷因為她提前出現在這個世界,但是——
不到十年的短暫時間能培養出多少讀書人?
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符合劉徹需求的人才?
“……希望一切都能順利。”
李令月自言自語地說道。
在父女兩人因為新的人才選拔機制而擔憂不安的同時,受到啟發的衛青和霍去病也決定為軍隊制定更加規範化、流程化的武將培養機制。
漠北決戰後針對西南夷、西域等地的小規模用兵讓他們清晰感受到漢軍看似強盛不可一世,其實隱藏著巨大的人才危機。
必須制定一套成熟的軍事將領培養機制,確保國家在沒有天才名將統領全局的時代依舊擁有絕對領先於周邊小國和游牧民族的武備力量,保障邊境安全。
得知衛霍有這個想法,劉徹也來了興趣,難掩興奮地表示:“這個問題關系大漢江山的千秋萬代,你們應該多和朕討論。”
“我們想建武將學堂,教授年輕將領如何行兵布陣、計算糧草、調遣輜重等,但在兩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上,我們產生了爭論。”衛青正色道。
“哪兩個問題?”
“第一,武將學堂的師長必須能夠深入淺出講解兵書、正確分析並歸納已有戰役的調遣規則,但是這類人才目前嚴重缺乏。”衛青道。
霍去病則補充道:“不同的人的軍事天賦存在偏差,即便授課師長能力符合要求,武將學堂的學生也未必每個人能能聽懂課程。”
“這個問題確實很麻煩。”
劉徹沈吟片刻,道:“第二個問題呢?”
霍去病道:“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而兵書終究是前人的經驗,可惜大部分人連靈活應用兵書的能力都沒有,更不懂得如何憑個人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
“……那你們打算怎麽辦?”
劉徹一臉無奈。
因為這兩個問題幾乎無解,尤其是第二個問題。
霍去病的回答是:“先做事,後考慮。”
“為什麽是先做事後考慮?”
擔心霍去病不肯給出清晰回答的劉徹看向衛青。
衛青:“天才和普通人的鴻溝難以彌平,但普通人得到一定的學習培養也會有所提升,變得不那麽平庸。在對手沒有軍事天才的情況下,不平庸的將軍搭配訓練有素的軍隊已經足夠使用。”
“如此說來,武將學堂勢在必行?”
“我們不僅打算開設武將學堂培養武將,還希望能夠為軍隊制定系統的行伍選拔手段,讓名將即便生在行伍草莽中也能早早得到提拔與培養,不必等到烈士暮年。”
“不錯!確實如此!”
聽完兩人的話,劉徹決定加快軍隊改制步伐,為大漢軍隊設計出更加適合皇帝掌控同時也更方便人才脫穎而出的集管理、教育、獎懲於一體的新制度。
……
……
在大漢帝國的朝野內外幾乎所有人都為陛下推出的新的人才選拔機制而忙碌、議論的同一時間,匈奴王庭這邊,一場即將從草原吹到長安的狂風也在醞釀中。
“大單於對漢皇帝這般卑躬屈膝,丟盡歷代先祖顏面!我們不能繼續這樣忍下去!必須做出改變!”
作為烏稚單於親弟弟的右賢王臉色陰冷:“我認為現任大單於已經不配繼續統領匈奴!”
“你想成為大單於?”
左賢王不同意右賢王的瘋狂,提醒道:“漢帝國如今是正午的太陽,我們沒有能力與他們抗衡!而據左谷蠡王傳來的消息,大單於此次與漢皇帝和談,除了明面上的和談結果,他還和漢皇帝達成了一個秘密條件。”
聞言,右賢王的臉色更加難看:“左谷蠡王那家夥的話也能相信?!他祖母是漢人的和親公主,自己還和父親共用一個漢名!叫什麽劉故!他都恨不得認漢皇帝做舅舅了!”
“他的祖母是大漢和親公主,可他的心忠於匈奴,”左賢王提醒右賢王,“他帶回的消息非常可信。”
“可信?”
右賢王嗤笑:“那他能說出大單於和漢皇帝秘密達成的條件內容嗎?”
“——我不知道大單於和漢皇帝之間究竟達成了什麽秘密條件,但我聽說漢皇帝的太子和他的二弟的關系不和睦。”
左谷蠡王劉故走進秘密商議的帳篷,無視右賢王的驚訝目光,建議道:“我們或許可以進一步挑撥他們的關系讓漢帝國內部出現問題。”
“怎麽挑撥?”
眾人齊聲問道。
劉故微笑,不說話。
右賢王看著劉故的笑容,想起自己一直以來對身為大單於的兄長的某個心思,假裝若無其事道:“你在漢帝國養著死士?準備對漢皇帝的大兒子和二兒子之一下毒手,栽贓另一個?”
“右賢王說得這麽自然,莫非你也曾考慮過這類手段?”
左賢王和左谷蠡王一起問右賢王。
右賢王心虛,故作嚴肅道:“只要能削弱漢帝國,什麽手段都值得一試!可惜衛青、霍去病身邊防守嚴密,我安插在長安的人至今沒有找到機會!”
“原來如此。”
帳篷內的所有人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
隨後,他們開始研究謀殺計劃。
“漢皇帝的二兒子此次以監造同母姐姐的新婚宅邸的名義留在長安,所以他每隔一段時間要去還在建造中的宅邸附近巡視,或許我們可以趁這個機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蔔式走後, 心有不悅的桑弘羊私下問衛青:“大將軍,陛下今日召見蔔式說的話究竟是什麽含義?”
“你擔心陛下讓你與蔔式共事?”
衛青裝糊塗。
桑弘羊搖頭, 道:“蔔式此人迂腐頑固,幾次三番上書請求廢除鹽鐵專賣等國政,陛下斷不可能讓此人與我共理財政之事。倒是太子這邊,若是齊王不做收斂,陛下很可能會為了平息朝臣關於太子和齊王的議論故意將他調去太子處做事。”
“確實有這種可能。”
衛青沒有否認桑弘羊的揣測。
桑弘羊見狀,問:“所以陛下確實有心換太子,對嗎?”
衛青笑笑,不予回答。
桑弘羊見衛青竟這般態度,嘆道:“我以後也要更加穩重謹慎了。”
他十三歲選為侍中, 多年來一直為皇帝主管帝國財務, 為富國強兵提出了大量與儒家主張違背的經濟政策,又因為基層官吏的缺失, 導致這些政策實際推行時頻繁危害底層百姓利益。
如今,大漢疆域內不論儒生或是百姓,都對他桑弘羊恨之入骨,偌大的朝堂, 除了皇帝,竟然只有衛霍為首的武將集團願意與他交好。
所以,桑弘羊表面置身事外,其實內心深處比任何人都更關心太子的廢立——現任太子劉據身邊全是反對桑弘羊的經濟政策的儒生、有心成為太子的齊王劉閎的國相是堅決反對鹽鐵政策的蔔式,由此可見,這兩人不論哪個成為新君,他桑弘羊都無法善終, 推行的政策也會在陛下死後被新君陸續廢除。
桑弘羊不怕死,但是他怕他耗盡一生心血推行的經濟政策被廢除。
……
桑弘羊的擔心同樣存在於劉徹心中。
當天晚些時候, 劉徹讓閑雜人等離開,只留下衛青、霍去病、桑弘羊三人,嘆息道:“朕如今很煩惱,那些反對朕的國政策略的儒生們自認無法改變朕的想法,居然聚集到朕的兒子身邊!試圖通過影響他們在朕百年之後改變朕的國政策略!”
“可是蔔式讓陛下生出這樣的感慨?”衛青問。
“這件事情早就存在,是蔔式和劉閎的行為讓朕無法繼續自欺欺人。”劉徹道,“劉閎確實比劉據聰明,但要成為太子、未來承擔大漢江山,所需的不僅僅是聰明,還有另外一些更重要的東西。然而朕真正在意的這些東西,不僅劉據身上沒有,劉閎身上也沒有表現出。”
“陛下所說的更重要的東西,指的莫非是祥瑞與天命?”
桑弘羊試探著問,他想知道皇帝究竟屬意誰人成為繼承人。
對於桑弘羊的試探,劉徹笑著搖了搖頭,道:“是天命,但也不是天命。”
“那是什麽?”
桑弘羊不解。
“是天意。”
霍去病冷不防道:“父皇在等待上天的抉擇。”
“上天的抉擇?”
聞言,桑弘羊心念一動,想到泰山封禪時陛下曾在只有霍去病陪同的情況下前往泰山之巔完成登封禮,且整個過程秘而不宣,只有兩人在場。
如今結合霍去病的發言以及陛下多年來對霍去病和四公主表現出的種種偏愛,桑弘羊心中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當然,因為這個想法實在太過驚世駭俗,大膽如桑弘羊也是生出念頭的瞬間就趕緊掐滅,免得深陷其中,產生不該有的念想。
劉徹看出桑弘羊的惶恐,淡然道:“皇帝是天子,應該由上天來抉擇。天命在朕,所以朕是皇帝,下任皇帝亦是如此。”
“陛下英明。”
桑弘羊誠惶誠恐地說道。
此時的他汗流浹背。
……
……
蔔式回到齊王在長安的住處,將皇帝希望齊王收斂的事實轉告劉閎。
得知父皇完全看穿自己的小心思,劉閎不怒反喜,笑道:“我愛父皇勝過愛自己的性命,絕對不做讓父皇不開心的事情。既然父皇不喜歡,那我就不做了。”
“殿下英明。”
蔔式擦了擦額頭冷汗。
隨後,劉閎問蔔式:“此次召見,除了這些,父皇還對你說了什麽?”
“陛下問我是否願意侍奉太子,我說我身為陛下的臣子,自然聽從陛下的一切安排。於是陛下又問,能夠與桑弘羊共事,我說如果是陛下的旨意,我必定遵從。”
“聽這話的意思……父皇確實有幾分考慮我……”
劉閎喃喃自語。
他雖然只是個十歲出頭的小孩,卻也知道生在帝王家不爭就會失去現有的一切,何況,他的父皇並不反對他對皇位產生野心。
“國相,你說我下一步該怎麽做?不能太明顯地得罪太子哥哥,那會讓父皇不開心,但是以太子哥哥對我的討厭,討好他也已經不可能……”
小孩托腮思考很久,得出結論:“果然還是要在四皇姐和冠軍侯這邊下手。”
“齊王殿下,你不是剛剛才說以後不做讓陛下不開心的事情嗎?”
蔔式覺得自己聽錯了。
劉閎見狀,大笑道:“父皇禁止我為了取代太子而討好四皇姐一家,可從沒有禁止我以弟弟的身份親近四皇姐一家~親人之間天然就應該互相親愛。何況我的同母姐姐即將下嫁陳昭平,而陳昭平的祖母對四皇姐有恩情~當然,這次不能做得太明顯……”
……
……
齊相蔔式被劉徹召見的第二天,齊王劉閎宣布要閉門思過三天的消息傳遍長安。
原本就因為陛下讓齊王劉閎留在長安督造監修同母姐姐夷安公主的新婚宅邸的異常舉動而議論紛紛的長安百姓們頓時生出無數遐想,結合陛下為了完成泰山封禪儀式甚至沒能出席太子的冠禮直到李夫人生下五皇子後才宣布結束巡游返回長安的事實——
“太子之位怕是已經搖搖欲墜。”
“這種事情怎麽可能!別忘了太子的舅舅是大司馬大將軍、表哥是大司馬驃騎將軍,大漢的千軍萬馬歸他們統領指揮!只要他們站在太子這邊,就算全天下都不喜歡太子,太子也能穩穩登基!”
“話是這麽說沒錯,但是你看大將軍和驃騎將軍這幾年有任何支持太子的舉動嗎?”
“他們的身份擺在那裏,不管做什麽都是支持太子。”
“你這是癡人妄想!他們心中只有陛下沒有太子!陛下才是他們唯一的忠誠對象!”
……
街巷間,類似的爭論絡繹不絕。
長安的百姓們隱約嗅到了風雨欲來的味道,但身為平民,他們最渴望的永遠是平安而非混亂,所以,太子的事情自有身居廟堂的權貴們爭來鬥去,百姓唯一的希望是與太子有關的風波不要危及他們的生命。
當然,一系列風波完全不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影響就更好了。
同一時間,新的人才選拔機制也開始推行。
經過反覆斟酌考量,新的選拔機制的第一年只在關中、河東、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區的諸國郡縣實行,當地所有符合條件的識字且三代內沒有犯下大罪的人無論男女均可以報名參加。
考試分為三次,分別是七月底的縣試、九月中的郡(國)試,以及來年四月在京城舉行的包括殿試在內的兩輪考試。
得知陛下的新規對報名者的要求如此寬松,以上地區的識字之人紛紛行動起來,並且,由於規定允許女子參加考試,有能力讓女子讀書的富豪家族果斷為家族女眷報名,以此增加自家兒女通過考試得到官職的可能性。
一時間,中原地區的富戶——包括被皇帝強制遷徙到皇陵附近居住的豪強家族,人人關心新規,見面第一件事便是討論自家是否能通過新規得到朝廷官職,原本沸沸揚揚的關於太子之位可能出現變動的討論消失得無影無蹤。
李令月這時也更加忙碌了。
雖然即將進行的人才選拔考試只是前世的大唐科舉制的雛形,但這個時代門閥與豪強還沒有崛起、百家學說雖然地位不如儒家但還不至於存在感完全被儒學抹殺,新的選拔機制如果推行得當,必然為歷史開創全新的局面。
所以,第一次考試的考題內容以及優秀考卷的選擇就顯得至關重要。
漢帝國尊崇的儒家學說固然要有所體現,法家、道家、墨家、縱橫家等學說也應當有不低的占比,確保選出的人才忠於君主的同時又同時具備因地制宜施行法規的能力,為這個世界的科舉制壘下良好基礎。
這是個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想到這份辛苦可能換來千秋萬代的收獲,李令月頓時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
劉徹這邊——
最初,他為了抵消黃老學說對國家施政方針的影響才扶持、推廣儒學,如今,他日益感受到儒學對皇權的反作用,一邊為了教化百姓而繼續扶持儒學,一邊想辦法讓皇權不被儒學束縛與限制。
因此,女兒劉姣提出新的人才選拔機制後,他立刻做出決定:新機制選拔出的官員不能帶有濃重的儒家烙印,必須和如今逐漸被儒學思想把控的察舉制人才有所區別。
只是如此一來,丞相石慶的處境就更加艱難了。
奉命為皇帝提出的新的人才選拔機制設計考卷的他,因為征集題目時主要咨詢的對象是太學大儒,以至於交上去供皇帝選擇的考題幾乎全是儒學內容,惹來劉徹勃然大怒。
之後幾番刪改,折騰了兩三個月,石慶終於拿出一份勉強讓皇帝滿意的考卷。
看著一半是儒學剩下一半夾雜著道家、法家、墨家等眾多學派內容的考卷,石慶長嘆一口氣:“陛下對人才的要求果真無比嚴格。”
“唯有如此,才能選出符合陛下要求的人才。”
負責排版、刊印考卷的霍光理直氣壯地表示:“陛下要的是能夠為陛下管理天下百姓的能人,而不是靠熟讀聖賢書得到舉薦、身居高位卻一聲不吭的木頭。”
“所以這就是你從不讀聖賢書的理由?”
石慶不爽地回敬道。
因為不敢觸皇帝逆鱗,石慶自登上丞相之位便一言不發,被外界評價為屍位素餐。但這不是他的錯,至少石慶本人這樣認為。
面對石慶的不悅,霍光不予回應,沈默謹慎地捧著試卷離開。
霍光走後,石慶喃喃自語:“身處丞相高位卻低調無為會讓陛下感到不開心,可如果我有所作為,我的諸多前任們又都是……都是……”
想到連續幾任丞相被陛下逼迫自殺的事實,石慶心情更煩躁了。
同樣感到煩躁的還有劉據。
自齊相蔔式被父皇召見至今已有半月,老二劉閎早就結束了所謂的閉門思過,打著為同母姐姐夷安公主監造新婚府邸的名義在長安城內招搖過市,有時去竇太主留下的府邸找廢後陳阿嬌攀關系,有時來冠軍侯府與四皇妹一家表達親昵,有時以探望姐姐的名義入宮在夷安公主處長久逗留……
由此可見,劉閎的圖謀不單純。
偏偏他又是個十歲出頭的孩子,每次都仗著年幼在與劉據接觸時做出撒嬌姿態,惹得劉據即便渾身不舒服,也不能當眾對滿口親昵討好的劉閎撂狠話。
“老二這家夥真讓人不痛快!”
劉據憤恨想著。
相較於時不時在自己面前裝天真無邪的劉閎,像瘋狗一樣咬著自己不放的李廣利甚至都有了幾分可愛。
……
劉閎在長安的頻繁動作讓劉據感到不爽,李廣利的心情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原因很簡單,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何況,五皇子今年才出生。
與其繼續不知死活地正面對抗太子,不如安靜蟄伏在陛下身旁,等到太子和二皇子鬥得差不多時再瞅準機會跳出來將他們一起送走,扶自家的五皇子登太子之位!
李廣利如此想著,不僅從不和劉閎發生沖突,還時常主動和劉閎攀談拉交情,一副將來要和五皇子一起依附劉閎的卑微模樣。
李廣利和太子的種種恩怨搏殺,劉閎早有所耳聞,知道太子一旦登基李廣利必死無疑,因此,對於既有寵妃妹妹又身為父皇內侍的李廣利的主動依附,劉閎沒有半點不情願。
當然,彼此往來時的種種親熱話語,其中有幾分是真心又有幾分是互相利用,只有他們自己心裏清楚。
……
三方勢力圍繞太子之位展開的明爭暗鬥,身為皇帝的劉徹從始至終都看在眼裏,不做任何評價。
畢竟,他眼下最關心的事情還是新的人才選拔機制的第一次考試。
試卷考題已經確定,列入考試區域的各縣也已經做好初步的報名考生統計工作,接下來就等考試正式開始。
“希望新機制能讓朕選到滿意的人才。”
隨著考試時間的臨近,劉徹的心情不受控制地緊張起來。
李令月的心情也很緊張。
雖然紙和印刷因為她提前出現在這個世界,但是——
不到十年的短暫時間能培養出多少讀書人?
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符合劉徹需求的人才?
“……希望一切都能順利。”
李令月自言自語地說道。
在父女兩人因為新的人才選拔機制而擔憂不安的同時,受到啟發的衛青和霍去病也決定為軍隊制定更加規範化、流程化的武將培養機制。
漠北決戰後針對西南夷、西域等地的小規模用兵讓他們清晰感受到漢軍看似強盛不可一世,其實隱藏著巨大的人才危機。
必須制定一套成熟的軍事將領培養機制,確保國家在沒有天才名將統領全局的時代依舊擁有絕對領先於周邊小國和游牧民族的武備力量,保障邊境安全。
得知衛霍有這個想法,劉徹也來了興趣,難掩興奮地表示:“這個問題關系大漢江山的千秋萬代,你們應該多和朕討論。”
“我們想建武將學堂,教授年輕將領如何行兵布陣、計算糧草、調遣輜重等,但在兩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上,我們產生了爭論。”衛青正色道。
“哪兩個問題?”
“第一,武將學堂的師長必須能夠深入淺出講解兵書、正確分析並歸納已有戰役的調遣規則,但是這類人才目前嚴重缺乏。”衛青道。
霍去病則補充道:“不同的人的軍事天賦存在偏差,即便授課師長能力符合要求,武將學堂的學生也未必每個人能能聽懂課程。”
“這個問題確實很麻煩。”
劉徹沈吟片刻,道:“第二個問題呢?”
霍去病道:“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而兵書終究是前人的經驗,可惜大部分人連靈活應用兵書的能力都沒有,更不懂得如何憑個人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
“……那你們打算怎麽辦?”
劉徹一臉無奈。
因為這兩個問題幾乎無解,尤其是第二個問題。
霍去病的回答是:“先做事,後考慮。”
“為什麽是先做事後考慮?”
擔心霍去病不肯給出清晰回答的劉徹看向衛青。
衛青:“天才和普通人的鴻溝難以彌平,但普通人得到一定的學習培養也會有所提升,變得不那麽平庸。在對手沒有軍事天才的情況下,不平庸的將軍搭配訓練有素的軍隊已經足夠使用。”
“如此說來,武將學堂勢在必行?”
“我們不僅打算開設武將學堂培養武將,還希望能夠為軍隊制定系統的行伍選拔手段,讓名將即便生在行伍草莽中也能早早得到提拔與培養,不必等到烈士暮年。”
“不錯!確實如此!”
聽完兩人的話,劉徹決定加快軍隊改制步伐,為大漢軍隊設計出更加適合皇帝掌控同時也更方便人才脫穎而出的集管理、教育、獎懲於一體的新制度。
……
……
在大漢帝國的朝野內外幾乎所有人都為陛下推出的新的人才選拔機制而忙碌、議論的同一時間,匈奴王庭這邊,一場即將從草原吹到長安的狂風也在醞釀中。
“大單於對漢皇帝這般卑躬屈膝,丟盡歷代先祖顏面!我們不能繼續這樣忍下去!必須做出改變!”
作為烏稚單於親弟弟的右賢王臉色陰冷:“我認為現任大單於已經不配繼續統領匈奴!”
“你想成為大單於?”
左賢王不同意右賢王的瘋狂,提醒道:“漢帝國如今是正午的太陽,我們沒有能力與他們抗衡!而據左谷蠡王傳來的消息,大單於此次與漢皇帝和談,除了明面上的和談結果,他還和漢皇帝達成了一個秘密條件。”
聞言,右賢王的臉色更加難看:“左谷蠡王那家夥的話也能相信?!他祖母是漢人的和親公主,自己還和父親共用一個漢名!叫什麽劉故!他都恨不得認漢皇帝做舅舅了!”
“他的祖母是大漢和親公主,可他的心忠於匈奴,”左賢王提醒右賢王,“他帶回的消息非常可信。”
“可信?”
右賢王嗤笑:“那他能說出大單於和漢皇帝秘密達成的條件內容嗎?”
“——我不知道大單於和漢皇帝之間究竟達成了什麽秘密條件,但我聽說漢皇帝的太子和他的二弟的關系不和睦。”
左谷蠡王劉故走進秘密商議的帳篷,無視右賢王的驚訝目光,建議道:“我們或許可以進一步挑撥他們的關系讓漢帝國內部出現問題。”
“怎麽挑撥?”
眾人齊聲問道。
劉故微笑,不說話。
右賢王看著劉故的笑容,想起自己一直以來對身為大單於的兄長的某個心思,假裝若無其事道:“你在漢帝國養著死士?準備對漢皇帝的大兒子和二兒子之一下毒手,栽贓另一個?”
“右賢王說得這麽自然,莫非你也曾考慮過這類手段?”
左賢王和左谷蠡王一起問右賢王。
右賢王心虛,故作嚴肅道:“只要能削弱漢帝國,什麽手段都值得一試!可惜衛青、霍去病身邊防守嚴密,我安插在長安的人至今沒有找到機會!”
“原來如此。”
帳篷內的所有人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
隨後,他們開始研究謀殺計劃。
“漢皇帝的二兒子此次以監造同母姐姐的新婚宅邸的名義留在長安,所以他每隔一段時間要去還在建造中的宅邸附近巡視,或許我們可以趁這個機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